【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醫師,我們家小孩常哭鬧不休,讓我心煩意亂」、「我們家妹妹生活沒規律,我照顧起來累壞了。」常有媽媽抱怨孩子難帶,甚至覺得小孩子是存心搗蛋。
精神科醫師指出,這是孩子天生的「氣質」,他們不是故意的,但氣質是可以改變的,且和未來的成就無絕對相關。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顏正芳表示,對於外界的刺激,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而這些反應是天生的。這種先天對內在或外在刺激反應的方式,稱為「氣質」,也有一說是「人格特質」。他強調,「氣質」沒有好壞分別,但可能造成親子間複雜的連鎖反應。
顏正芳說,兒童的氣質可從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反應閾、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及堅持度等九項指標來看。研究指出,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在床舖上的翻身等活動程度,原本就有活動量上的差異;如果吃喝拉撒等生理活動又規律,那麼父母照顧起來就會覺得輕鬆。
小朋友對外界或內在的刺激反應,可藉由動作、語言、情緒表現出來。例如遇到不順其意的事,有的會哭得驚天動地,有的只是低泣幾聲。另有些孩子玩玩具時,旁邊稍有聲響就轉移注意力尋找聲源,有些則更專注於玩具上。每個人的適應性、堅持度都不一樣。如果活動量大,負向情緒高,卻不及即時矯正,以後可能變成「過動兒」。所以家長要做好心理建設,孩子不是出世來找麻煩的,必須有耐心來培養孩子的氣質。
如何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顏正芳建議,嘗試協助孩子將較難教養的氣質強度做調整,例如堅持度過低、遇到挫折容易放棄的孩子,家長可陪孩子做一些如拼圖等具困難度的活動,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協助,在孩子完成時給予讚美,藉此提升孩子持續嘗試的動機。
家長了解孩子的氣質,也能卸除教養過程所產生的不愉快,讓親子的互動回到和睦的原點。
【2005/07/07 民生報】
------------------------------
說的倒容易,做起來可是不容易的啊。
「醫師,我們家小孩常哭鬧不休,讓我心煩意亂」、「我們家妹妹生活沒規律,我照顧起來累壞了。」常有媽媽抱怨孩子難帶,甚至覺得小孩子是存心搗蛋。
精神科醫師指出,這是孩子天生的「氣質」,他們不是故意的,但氣質是可以改變的,且和未來的成就無絕對相關。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顏正芳表示,對於外界的刺激,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樣;而這些反應是天生的。這種先天對內在或外在刺激反應的方式,稱為「氣質」,也有一說是「人格特質」。他強調,「氣質」沒有好壞分別,但可能造成親子間複雜的連鎖反應。
顏正芳說,兒童的氣質可從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反應閾、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及堅持度等九項指標來看。研究指出,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在床舖上的翻身等活動程度,原本就有活動量上的差異;如果吃喝拉撒等生理活動又規律,那麼父母照顧起來就會覺得輕鬆。
小朋友對外界或內在的刺激反應,可藉由動作、語言、情緒表現出來。例如遇到不順其意的事,有的會哭得驚天動地,有的只是低泣幾聲。另有些孩子玩玩具時,旁邊稍有聲響就轉移注意力尋找聲源,有些則更專注於玩具上。每個人的適應性、堅持度都不一樣。如果活動量大,負向情緒高,卻不及即時矯正,以後可能變成「過動兒」。所以家長要做好心理建設,孩子不是出世來找麻煩的,必須有耐心來培養孩子的氣質。
如何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顏正芳建議,嘗試協助孩子將較難教養的氣質強度做調整,例如堅持度過低、遇到挫折容易放棄的孩子,家長可陪孩子做一些如拼圖等具困難度的活動,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協助,在孩子完成時給予讚美,藉此提升孩子持續嘗試的動機。
家長了解孩子的氣質,也能卸除教養過程所產生的不愉快,讓親子的互動回到和睦的原點。
【2005/07/07 民生報】
------------------------------
說的倒容易,做起來可是不容易的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