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面很多撻伐無名的文。 個人覺得下列這一篇寫的最讓人痛心。 個人還是認為,IT人不應該把技術產品擁兵自重,應該是要回歸「一切從基本做起」的精神。 技術好不算好,笑貧不笑娼也很詭異,希望你我同為IT者,引以為戒。 ----------- 大家都愛無名小站? 「無名小站告訴我們什麼?」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雅虎奇摩以大約7億多元併購無名小站,這個行動等於是為這兩周我們所強調的,我國有創業後把企業出售的利基,提供最好的例證。無名小站是幾位交通大學學生在1999年成立,提供電子布告欄(BBS)服務,由於界面簡單好用,吸引許多人上線。他們在2004年推出個人相簿服務,2005年成立無名小站服務公司,正式走向商業營運。目前有員工40人,而實收資本額才3,280萬元,卻能以7億多元被併購,可見創新創業可以有很高的價值。.......【 原文請見原網頁 】 大家都愛但我不愛.... 這位經濟日報的主筆恐怕對於所謂的創業道德與倫理有很大的錯誤認知。當然,或者是他所謂的創業就是不擇手段,那這篇文章就還算很有道理。 今天參加了教育部的一個會議,這個會議管的就是無名小站「創業」最大的優勢來源TANET。而偏巧我剛好是委員之一,偏巧我上次開會的時候就提過這個「學生利用公部門資源創業的合法與規範問題」,所以這次有排定要針對這個議題作討論。 討論內容姑且不提,無名小站創業前到賣出中間所發生的眾多問題也懶得多打。我就說明一下我為了這個主題所做的研究好了。 國際間同樣在學校創業的案例多的是,就以麻省理工學生與教授所開的Akamai為例好了。網路用的久一點的人大概都知道Akamai是為了解決網路流量、頻寬和使用者人數之間的不平均所創立的公司。有興趣的人自己可以去查他們的故事。我也跟MIT CORPORATION的負責人Dana Mead碰過面,MIT在創業和相關的技轉流程上堪稱全世界最完善,最值得參考的。 重點是什麼?重點是這家公司的服務在商業化之前都僅是找學生和教授在公餘時間參與,就跟無名小站一樣。但一旦他們決定要商業化之後,馬上跟麻省理工簽訂技術轉移合約,以股份換取麻省理工授權其使用校園資源所開發出來的技術與理論;然後再搬出校園,成立公司,募集資金、使用外面廠商所提供的主機與頻寬。 Akamai的市值曾經一度超過三百五十億美金,麻省理工因此大賺一筆。提供資源的單位獲得合理的股份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