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養生 午間稍歇彌補夜眠不足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明(廿一)天為夏至節氣的開始。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盈瀅表示,夏至節氣的氣候往往高溫炎熱,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的盛衰變化,應少吃冷飲、避免頭痛,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睡時間來補充晚上的睡眠不足,但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七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張醫師指出,從卦象來看,因為此時正處於八卦中的天風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陽爻,最下面一個陰爻,表示陰氣已開始生長。就因為這一陰的生長,使人體在這個節氣裡便顯得極其脆弱,容易罹患各種疾病,所以合理的養生保健就顯得非常重要。
籍嵇康《養生論》中有云:「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這是說在炎熱的夏天時應當調整呼吸,使自己的心神安靜,意念中存想心中存有冰雪,如此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但不應被暑熱擾亂心神,使自己的心情煩躁,這樣一來只會使身體感到天氣更加炎熱。
張盈瀅醫師說,早上起床後可在初升的陽光下進行戶外運動,以便順應陽氣的生長,尤其是中午氣溫最高,適當午睡能彌補夜間的睡眠不足。傳統中醫也認為,老年人所以體弱多病,皆由於春夏時飲食太冷的原故,所以老弱者在盛夏季節時要少吃冷飲。
盛夏中,大多數人會有身體乏力和頭痛、頭暈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是由於外在氣溫過高,使人體機能透過汗腺排汗來達到散熱降溫的效果,同時也造成身體散失大量的水份,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則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因此而供血不足、產生頭痛。
還有一種冷飲性頭痛則是夏天習慣喝冷飲所致,她強調,雖然冷飲甘甜爽口、沁入心肺,但有些人開懷暢飲後即可產生頭痛,這是因為熱的口腔和胃粘膜經不住驟然而來的低溫刺激,使粘膜下血管發生痙攣,同時反射性地引起腦血管痙攣,這種痙攣往往讓人產生頭痛現象,這類頭痛就稱為冷飲性頭痛。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06/20 台灣新生報】
========
沒時間午睡怎辦?
我想,瞇個10分鐘也不無小補。
我還是維持習慣,不喝冰水也不吃冰,喝溫開水最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