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后里牌」樂器

音樂之鄉練功一甲子 「后里牌」樂器向全球發聲





撰文╱高宜凡 【2006-11-01/遠見雜誌/245期】





  舞台上獨自佇立的指揮,正忘我地在樂聲中漫遊,而底下有將近50名樂手努力地跟隨樂譜上的音符與節奏,一起奏出充滿力道的優美音色,舞台下面成群圍坐的群眾,個個都聽得忘神了。

  這個場合,既非歐洲的維也納、也不在台北市的國家音樂廳,而是8月中在后里舉辦的「台中縣樂器節」。

  首次舉辦的台中縣樂器節,為期四天,不僅吸引超過6萬名遊客,單日湧進2萬人潮的盛況,也創下后里的新紀錄。

  長久以來,台灣人一提到后里,腦海裡一定會先浮現坐在馬背上留影的畫面。但最近一連串的音樂盛會,卻顛覆在大家腦海裡對它的刻板印象:一個農業鄉、一個觀光馬場、以及豐興鋼鐵、正隆紙廠等少數幾家大企業而已。

  現在許多人赫然發現,原來這裡隱藏了一個已經延續60年、一度快要走進歷史,如今終於重獲新生的一項古老技藝,一個生長在稻田邊的樂器聚落。



地位/全台密度最高的樂器業聚落

  開車進入后里,馬路上許多樂器商品的看板與指引牌,立即映入眼簾。拐個彎,轉進小巷子、或市郊田埂路,也會發現幾家樂器工廠。

  它們的外觀只是一般的平房或倉庫,沒有數百坪的廠房與大型重工機具。裡面的員工個個都像是黑手老師傅,專注地伏案工作、手工調校樂器。有時,還會傳出悠揚的樂音,那是師傅們正在試吹、調音。

  在這不到6萬人的中部小鎮裡,聚集了全台密度最高的樂器製造業。

  目前國內遍布的25家薩克斯風樂器製造商中,便有15家齊聚后里,產值占全台灣70%以上,整個上下游的工作者約有1500人。

  據工研院機械所調查,目前全球有1/3的薩克斯風產自台灣,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法國、日本。其中最大的生產重鎮,就在后里。

  不只薩克斯風,后里的爵士鼓和長笛,也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在廠商還沒外移前,台灣曾是占全球爵士鼓產量達七成、吉他占比突破九成的樂器生產大國。

  在近年的宣傳下,后里的薩克斯風內銷成績從過去每年僅500支,數倍成長至去年2000支,已露出復甦曙光。



成因/一把火燒出自製薩克斯風

  后里會崛起成為一個樂器重鎮,其實來自超過半世紀前的一場意外。1947年台灣光復初期,當地張騰輝、張基盤、張連昌等幾位喜愛西洋音樂的仕紳,在后里組成台灣第一個輕音樂團,有人賣掉家中田地,就是為了從日本買把造價不斐的薩克斯風。

  不久,后里樂團聲名遠播,不時受邀到各地演出,還上過廣播電台,甚至還受邀在1953年西螺大橋落成典禮上演出,為后里鄉民爭光不少。

  後來一場火災,燒毀團裡最珍貴的薩克斯風,擁有繪畫基礎的團員張連昌不死心,將焦黑的薩克斯風拿回家研究、拆解,經過兩年多時間,終於弄清楚300多樣零件,繪出精密的製作草圖,打造出台灣第一把薩克斯風。

  張連昌摸索成功後,吸引許多鄉民來拜師學藝。在1950年代,務農仍是多數后里人唯一出路,學做薩克斯風,成了脫離貧窮的另一可能。張連昌的孫媳婦王彩蕊回想,「阿公常說,來做薩克斯風,總比牽牛、種田好。」

  從張連昌開始,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徒弟學成後又自立門戶,使產業不斷茁壯,成為薩克斯風的生產大本營,而且同業間幾乎都有親戚或同門師徒的關係,彼此相當熟稔。



助力/中部機械業連結完整產業鏈

  約莫30年前,全球便有七成薩克斯風來自后里,每年替當地帶進超過10億元的商機,打響台灣「薩克斯風王國」的名號。有薩克斯風的底子,後來又有幾家業者投入爵士鼓與長笛的領域,如后里最大的爵士鼓廠「川智公司」,及最早研發長笛的「寰隆樂器」,都是從薩克斯風起家。

  擁有製造技術後,還須整合上下游產業,才能發揮整體綜效。其中的關鍵動力,便來自中部周遭鄉鎮的機械業。

  剛開始,業者只能以手工製造樂器,獨自完成所有的零件,連裝薩克斯風的箱子,也不假他人之手。過程不僅費工費力,產能也難以提高。

   擁有40年薩克斯風製作經驗的「萬麗福公司」技術總監、今年已經53歲的張萬福回憶說道,「我剛做學徒的那時候,工廠才五個人,兩個月只能做20支。」

  為消化滿載的訂單、加快交貨速度,開始有業者把部分製程委外,或尋找協力廠。

  而當時正在中部興起的五金機具、金屬加工與模具開發等工業,與后里樂器業的需求一拍即合,使樂器生產走向專業分工,樂器業者只需在后里完成關鍵零件及組裝工程,便可快速出貨。

  川智公司行銷經理黃琪源估計,整個大台中地區的樂器零配件廠,起碼有50家,光川智一家鼓廠,就有超過20家合作廠商。他在白板上畫圖解釋,「以台中市為圓心,這些衛星工廠都在一小時的車程內,這家不行、就找另外一家。」

  這種交貨快、距離近、結構又完整的產業鏈環境,正好提供后里樂器業快速成長的條件,也讓廠商不必外移。



影響/技術代代傳承音樂風氣漸盛

  帶來商機之餘,樂器也對后里的人文與民風,帶來深遠影響。

  這些樂器師傅,不僅是工匠,也是懂得享受音樂的演奏者。不少人都要求下一代必須懂演奏。因此,后里的樂器產業,巧妙地與居民的音樂風氣,有了連結。

  如張連昌家族第四代四個曾孫女,便組成全國唯一的四姊妹薩克斯風四重奏,一家人還被車商相中,為休旅車拍攝電視廣告。當年的台視大樂團,包括指揮楊金水、副團長楊清貴,以及王吉宣、許文男、張雲翔、洪進棻等樂師,都同樣出身后里,在業界被稱為「后里幫」。戴著褐色眼鏡、頂著新潮髮型的美冠樂器老闆吳信雄,中學時就迷上薩克斯風。他說,「生平第一把薩克斯風,就是我自己打工賺來的。」

  為推廣薩克斯風,他還發明一套「五分鐘快速學習法」,讓一般人也能快速上手、體驗吹奏樂趣,「我要讓大家知道,吹薩克斯風的人都是這麼開朗!」

  后里鄉觀光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范木蘭觀察,近年樂器業受到矚目之後,明顯帶動當地的樂器學習風氣。「三年前,全后里能表演薩克斯風的人,大概只有個位數,現在絕對有上百位。」



起伏/兩次大浪襲來,后里絕地求生

  演變60年的后里樂器聚落,其實也跟隨台灣大環境變遷,多次起起伏伏。

  第一次是20多年前,國內樂器大廠「功學社」決定投入薩克斯風生產,導致大多數都是中小型的后里廠喪失內銷訂單。

  萬麗福老闆娘林鎂雲回想,當時公司原本每月都得出貨300、400支薩克斯風,「但卻在不到兩個月內,被無預警地停單!」功學社的大軍壓境,讓原本超過30家的后里薩克斯風工廠,有1/3倒閉或被迫轉行。

  內銷受挫,業者只好轉攻外銷。經過幾年努力,終於找上貿易商,開始承接外銷的代工訂單。林鎂雲如今仍心有餘悸地表示,「踢過一次鐵板後,現在我們至少都有五家客戶,分散被抽單的影響。」

  第二次面臨大挑戰,則是近五年前崛起的大陸威脅,不少客戶到對岸找報價更低的代工廠,使台灣的訂單不斷流失。

  「升鼓公司」總經理謝朝盈觀察,前兩三年,台灣的鼓廠幾乎都沒訂單,「因為大陸的報價,只要台灣的一半。」

  這次打擊,使得后里的薩克斯風業,從20多家又減至15家,每年外銷量也從3000支,驟降至2000支。

  寰隆樂器創辦人張漢松特地走到窗邊,用外面的遠景形容,「大陸的一座廠區,大概就跟我們整個后里鄉一樣大。」雖然他也曾考慮移往對岸,但最後打消念頭,「雖然那邊的人工很便宜,但也必須能做出跟台灣一樣的品質,才有去的價值。」



未來/轉型高價、少量的精品路線

  如何面對大陸挑戰?其實答案很清楚,就是必須往中高階升級,避免和大陸低價品硬碰硬。

  日商「樂蘭」(Roland)台灣分公司業務副理洪邦權分析,雖然台灣國內樂器市場需求還不到20億元,但極具外銷實力,不少業者都是國際品牌的代工廠,可朝專業樂手或老師族群的高階市場發展。

   洪邦權強調,「精緻化,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近年,便有不少業者自創品牌,極力開發高階產品,打算擺脫過去仰賴貿易商接單的經營模式。

  像是強調全手工打造的美冠樂器老闆吳信雄,便推出量身訂做的客製化薩克斯風,堅持「好樂器不必量產」的原則。目前只有六名員工的美冠,每月只產30支薩克斯風,其中八成內銷。

  有「台灣肯尼吉(美國知名薩克斯風演奏家)」之稱的陳明哲,也是美冠的客戶。「現在量不必多,生產時間也不用那麼久,但品質、利潤都提高了。」吳信雄笑著說。

  但走這條路,困難也不少。由於多年來習慣代工,業界欠缺行銷經驗。加上位於鄉間,不易吸引人才。川智公司總經理王蔚賓忍不住吐苦水,「徵個業務員,登了兩年廣告還找不到人。」



潛力/160歲的「新聲代」仍待升級

  雖然前方仍有險阻,但后里耕耘多年的技術,的確是帶領台灣樂器在國際上突圍的利器。

  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講師顏慶賢分析,相較於其他發明數百年的樂器,而薩克斯風問世只有160年,技術尚未進化完全,還有許多未開發的空間,值得業界深入探討。

  最近來台的法國薩克斯風大師丹尼爾•葛梅勒(Daniel Gremelle)也建議,如果能讓吹奏更沒阻力,使所有音色表現一致的話,改善演奏者最講究的音準、按鍵反應等環節,業者就有機會在國際樂器市場打響名號。他指著手上的薩克斯風說,「即使是我手上這把法國品牌,也還有很多能改進的地方。」

  60年前點燃樂器製造火苗之後,后里樂器聚落接下來的任務,將是帶領台灣樂器繼續往上升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ho 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

(source from the web ) Mac Davis Who 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 On a quiet street in the city a little old man walks along Shuffling through the autumn afternoon And the autumn leaves reminded him another summer's come and gone He had a long, lonely night ahead waitin' for June Then among the leaves near an orphan's home a piece of paper caught his eye And he stooped to pick it up with trembling hands And as he read the childish writing, the old man began to cry 'Cause the words burned inside him like a flame Who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 Whoever finds this, I need you I ain't even got no one to talk to So, who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 The old man's eyes searched the orphan's home And came to rest upon a child with her nose pressed up against the windowpane And the old man knew he'd found a friend, at last So he waved at her and smiled And they both knew they'd spend the winter laughing at the rain Spoken: And they did spend the summer laughing at...

環保鬥士文魯彬抗癌傳奇

環保鬥士文魯彬抗癌傳奇 時報周刊 vol.1468, Tue, 11 Apr, 2006 一身T恤、運動褲加上一雙涼鞋,略顯蒼白的臉龐,以及瘦削的身軀下,有著對維護自然環境的豐沛熱情;他是文魯彬,是法學博士、律師,也是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有著外國人模樣的文魯彬,其實有一顆很台灣的心,三年前放棄美國籍入籍台灣,是為了更有「身分」為台灣環境生態出力。從反核四、安坑掩埋場、雲林焚化爐、蘇花高、中科……,一直到最近的湖山水庫等重大環保事件,都不曾缺席。但四年前的一場癌症,卻徹底成為他生命的轉捩點;用生機飲食成功抗癌後,更深深讓他了解,個人環保到社會環保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生病之前,我已經吃素十四年了。」文魯彬沒想到自己對飲食小心翼翼,還是躲不過癌症的侵襲。   小時候,文魯彬就一直有消化不良的問題,常常鬧肚子痛,照了X光,才發現自己的腸子比正常人多繞一圈,全世界有百分之十三的人會遇到這種情形,飲食也要比一般人更注意。當時醫生建議文魯彬少吃蛋白質、油脂類食物,最好是吃素。為了腸胃著想,文魯彬從一九九○年開始了素食生活。   「那時候每天中午前只吃水果,其他時候也盡量在飯前吃,避免飯後跟食物結合,在腸胃裡過度發酵。」文魯彬在發現癌症前,就很有養生概念。   診斷只能再活六個月!   二○○二年底,文魯彬為律師事務所在美、歐、台間奔波,一回到台灣,就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當時以為是重感冒,經醫生初步診斷為肺炎,並且要求必須馬上住院治療。   令文魯彬想不到的是,病情比原先想像的要嚴重得多。「住院第三天,醫生告訴我,我得的是肺癌第三期,估計只剩六個月生命,必須開刀、做化療,才有復原的希望。」   當時,文魯彬把自己的X光片寄給美國的父親、哥哥,以及一位在華府的朋友,除了父親難以接受,其他人都透過醫生證實他的確罹患肺癌,並要求他立刻返回美國治療。 「我那時候很不舒服,也不想花時間去做不確定未來會如何的治療。」回憶當時晴天霹靂之後的複雜心情,文魯彬依舊印象深刻。   住院一星期之後,在因緣際會下,太太洪美華帶著門諾醫院醫師蔡慶豐及自然療法專家吳麗雲,前來探視文魯彬。「那時候他們先教我盤腿,說對能量有正面影響。」經過一番討論,文魯彬立刻決定辦出院,遠離台北,前往花蓮療養身體。   在花蓮的日子,文魯彬過的是清靜的生活,吃的是排毒養生餐,日子簡單...

地震般的暈眩

突然發作起來好像地震的暈眩, 最近開始困擾我, 起先就是半夜睡覺起來喝水的時候我以為地震, 結果卻是我頭昏。 天旋地轉,看到床還有牆壁都在搖晃, 本來以為是睡眠不足的緣故, 但連續與暈眩共處三天後, 我已經無法開車 走路也受到影響, 就連坐著轉頭都會忽然暈眩起來, 到底是什麼原因會暈眩呢??? 暈眩暈到想抓兔子的我 向尚未受到影響的掌管思想中樞求援, 大腦告訴我 一定是平衡出現問題, 以前不是有學過耳朵裡有三半規管還是哪個就是掌管平衡神經啊?! 那就先去給耳鼻喉科醫生檢查看看囉 !! 暈眩第3.5天的晚上,豪爸陪我去找一位醫術高超的耳鼻喉科醫生檢查, 醫生聽完我的描述並且檢查完鼻子耳朵喉嚨問了一些問題以後, 他坐下來宣佈:前庭神經炎。 what is this ? 相信當時我頭上應該有很多問號。 醫生說因為前庭神經發炎所以會暈眩,咽喉有點腫,鼻竇也是有點紅腫, 開藥給我吃完三天以後必須回診喔,大約需要治療幾個禮拜才會完全好。 所幸找到原因,不然我真的可能會跟梵谷一樣 因為擔心焦慮而想不開。 ............................................... 康健雜誌對於 暈眩的介紹 與解說非常詳細 其中有一段講到我的症狀, ●前庭神經炎 真正的原因不明,一般猜測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常發生的情形是在感冒後數週突發生平第一次眩暈。 像是暴風襲捲過境,前庭神經炎引起的眩暈,來勢洶洶,令人不敢睜開眼睛,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症狀可持續數天甚至1?2週,病人只能臥床休息,無法活動。 與美尼爾病(就是後人懷疑梵谷得到的病)最大的不同是,前庭神經炎引起的眩暈不會出現耳鳴或重聽的症狀。 ............................................... ING 安泰網站上面也談到 有關 急性暈眩 的原因 (取自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有需要可以參考看看 .............................................. 耳鼻喉科醫師和神經科醫師都表示,除了對症治療外,並沒有特定的方法可預防眩暈發作或復發,健康的生活仍是通則。 1.眩暈的病人應避免菸、酒。楊怡祥建議咖啡或茶,一天一杯就好。 2.避免壓力或失眠:壓力大除了影響免疫系統外,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引發眩暈。 3.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