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后里牌」樂器

音樂之鄉練功一甲子 「后里牌」樂器向全球發聲





撰文╱高宜凡 【2006-11-01/遠見雜誌/245期】





  舞台上獨自佇立的指揮,正忘我地在樂聲中漫遊,而底下有將近50名樂手努力地跟隨樂譜上的音符與節奏,一起奏出充滿力道的優美音色,舞台下面成群圍坐的群眾,個個都聽得忘神了。

  這個場合,既非歐洲的維也納、也不在台北市的國家音樂廳,而是8月中在后里舉辦的「台中縣樂器節」。

  首次舉辦的台中縣樂器節,為期四天,不僅吸引超過6萬名遊客,單日湧進2萬人潮的盛況,也創下后里的新紀錄。

  長久以來,台灣人一提到后里,腦海裡一定會先浮現坐在馬背上留影的畫面。但最近一連串的音樂盛會,卻顛覆在大家腦海裡對它的刻板印象:一個農業鄉、一個觀光馬場、以及豐興鋼鐵、正隆紙廠等少數幾家大企業而已。

  現在許多人赫然發現,原來這裡隱藏了一個已經延續60年、一度快要走進歷史,如今終於重獲新生的一項古老技藝,一個生長在稻田邊的樂器聚落。



地位/全台密度最高的樂器業聚落

  開車進入后里,馬路上許多樂器商品的看板與指引牌,立即映入眼簾。拐個彎,轉進小巷子、或市郊田埂路,也會發現幾家樂器工廠。

  它們的外觀只是一般的平房或倉庫,沒有數百坪的廠房與大型重工機具。裡面的員工個個都像是黑手老師傅,專注地伏案工作、手工調校樂器。有時,還會傳出悠揚的樂音,那是師傅們正在試吹、調音。

  在這不到6萬人的中部小鎮裡,聚集了全台密度最高的樂器製造業。

  目前國內遍布的25家薩克斯風樂器製造商中,便有15家齊聚后里,產值占全台灣70%以上,整個上下游的工作者約有1500人。

  據工研院機械所調查,目前全球有1/3的薩克斯風產自台灣,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法國、日本。其中最大的生產重鎮,就在后里。

  不只薩克斯風,后里的爵士鼓和長笛,也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在廠商還沒外移前,台灣曾是占全球爵士鼓產量達七成、吉他占比突破九成的樂器生產大國。

  在近年的宣傳下,后里的薩克斯風內銷成績從過去每年僅500支,數倍成長至去年2000支,已露出復甦曙光。



成因/一把火燒出自製薩克斯風

  后里會崛起成為一個樂器重鎮,其實來自超過半世紀前的一場意外。1947年台灣光復初期,當地張騰輝、張基盤、張連昌等幾位喜愛西洋音樂的仕紳,在后里組成台灣第一個輕音樂團,有人賣掉家中田地,就是為了從日本買把造價不斐的薩克斯風。

  不久,后里樂團聲名遠播,不時受邀到各地演出,還上過廣播電台,甚至還受邀在1953年西螺大橋落成典禮上演出,為后里鄉民爭光不少。

  後來一場火災,燒毀團裡最珍貴的薩克斯風,擁有繪畫基礎的團員張連昌不死心,將焦黑的薩克斯風拿回家研究、拆解,經過兩年多時間,終於弄清楚300多樣零件,繪出精密的製作草圖,打造出台灣第一把薩克斯風。

  張連昌摸索成功後,吸引許多鄉民來拜師學藝。在1950年代,務農仍是多數后里人唯一出路,學做薩克斯風,成了脫離貧窮的另一可能。張連昌的孫媳婦王彩蕊回想,「阿公常說,來做薩克斯風,總比牽牛、種田好。」

  從張連昌開始,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徒弟學成後又自立門戶,使產業不斷茁壯,成為薩克斯風的生產大本營,而且同業間幾乎都有親戚或同門師徒的關係,彼此相當熟稔。



助力/中部機械業連結完整產業鏈

  約莫30年前,全球便有七成薩克斯風來自后里,每年替當地帶進超過10億元的商機,打響台灣「薩克斯風王國」的名號。有薩克斯風的底子,後來又有幾家業者投入爵士鼓與長笛的領域,如后里最大的爵士鼓廠「川智公司」,及最早研發長笛的「寰隆樂器」,都是從薩克斯風起家。

  擁有製造技術後,還須整合上下游產業,才能發揮整體綜效。其中的關鍵動力,便來自中部周遭鄉鎮的機械業。

  剛開始,業者只能以手工製造樂器,獨自完成所有的零件,連裝薩克斯風的箱子,也不假他人之手。過程不僅費工費力,產能也難以提高。

   擁有40年薩克斯風製作經驗的「萬麗福公司」技術總監、今年已經53歲的張萬福回憶說道,「我剛做學徒的那時候,工廠才五個人,兩個月只能做20支。」

  為消化滿載的訂單、加快交貨速度,開始有業者把部分製程委外,或尋找協力廠。

  而當時正在中部興起的五金機具、金屬加工與模具開發等工業,與后里樂器業的需求一拍即合,使樂器生產走向專業分工,樂器業者只需在后里完成關鍵零件及組裝工程,便可快速出貨。

  川智公司行銷經理黃琪源估計,整個大台中地區的樂器零配件廠,起碼有50家,光川智一家鼓廠,就有超過20家合作廠商。他在白板上畫圖解釋,「以台中市為圓心,這些衛星工廠都在一小時的車程內,這家不行、就找另外一家。」

  這種交貨快、距離近、結構又完整的產業鏈環境,正好提供后里樂器業快速成長的條件,也讓廠商不必外移。



影響/技術代代傳承音樂風氣漸盛

  帶來商機之餘,樂器也對后里的人文與民風,帶來深遠影響。

  這些樂器師傅,不僅是工匠,也是懂得享受音樂的演奏者。不少人都要求下一代必須懂演奏。因此,后里的樂器產業,巧妙地與居民的音樂風氣,有了連結。

  如張連昌家族第四代四個曾孫女,便組成全國唯一的四姊妹薩克斯風四重奏,一家人還被車商相中,為休旅車拍攝電視廣告。當年的台視大樂團,包括指揮楊金水、副團長楊清貴,以及王吉宣、許文男、張雲翔、洪進棻等樂師,都同樣出身后里,在業界被稱為「后里幫」。戴著褐色眼鏡、頂著新潮髮型的美冠樂器老闆吳信雄,中學時就迷上薩克斯風。他說,「生平第一把薩克斯風,就是我自己打工賺來的。」

  為推廣薩克斯風,他還發明一套「五分鐘快速學習法」,讓一般人也能快速上手、體驗吹奏樂趣,「我要讓大家知道,吹薩克斯風的人都是這麼開朗!」

  后里鄉觀光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范木蘭觀察,近年樂器業受到矚目之後,明顯帶動當地的樂器學習風氣。「三年前,全后里能表演薩克斯風的人,大概只有個位數,現在絕對有上百位。」



起伏/兩次大浪襲來,后里絕地求生

  演變60年的后里樂器聚落,其實也跟隨台灣大環境變遷,多次起起伏伏。

  第一次是20多年前,國內樂器大廠「功學社」決定投入薩克斯風生產,導致大多數都是中小型的后里廠喪失內銷訂單。

  萬麗福老闆娘林鎂雲回想,當時公司原本每月都得出貨300、400支薩克斯風,「但卻在不到兩個月內,被無預警地停單!」功學社的大軍壓境,讓原本超過30家的后里薩克斯風工廠,有1/3倒閉或被迫轉行。

  內銷受挫,業者只好轉攻外銷。經過幾年努力,終於找上貿易商,開始承接外銷的代工訂單。林鎂雲如今仍心有餘悸地表示,「踢過一次鐵板後,現在我們至少都有五家客戶,分散被抽單的影響。」

  第二次面臨大挑戰,則是近五年前崛起的大陸威脅,不少客戶到對岸找報價更低的代工廠,使台灣的訂單不斷流失。

  「升鼓公司」總經理謝朝盈觀察,前兩三年,台灣的鼓廠幾乎都沒訂單,「因為大陸的報價,只要台灣的一半。」

  這次打擊,使得后里的薩克斯風業,從20多家又減至15家,每年外銷量也從3000支,驟降至2000支。

  寰隆樂器創辦人張漢松特地走到窗邊,用外面的遠景形容,「大陸的一座廠區,大概就跟我們整個后里鄉一樣大。」雖然他也曾考慮移往對岸,但最後打消念頭,「雖然那邊的人工很便宜,但也必須能做出跟台灣一樣的品質,才有去的價值。」



未來/轉型高價、少量的精品路線

  如何面對大陸挑戰?其實答案很清楚,就是必須往中高階升級,避免和大陸低價品硬碰硬。

  日商「樂蘭」(Roland)台灣分公司業務副理洪邦權分析,雖然台灣國內樂器市場需求還不到20億元,但極具外銷實力,不少業者都是國際品牌的代工廠,可朝專業樂手或老師族群的高階市場發展。

   洪邦權強調,「精緻化,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近年,便有不少業者自創品牌,極力開發高階產品,打算擺脫過去仰賴貿易商接單的經營模式。

  像是強調全手工打造的美冠樂器老闆吳信雄,便推出量身訂做的客製化薩克斯風,堅持「好樂器不必量產」的原則。目前只有六名員工的美冠,每月只產30支薩克斯風,其中八成內銷。

  有「台灣肯尼吉(美國知名薩克斯風演奏家)」之稱的陳明哲,也是美冠的客戶。「現在量不必多,生產時間也不用那麼久,但品質、利潤都提高了。」吳信雄笑著說。

  但走這條路,困難也不少。由於多年來習慣代工,業界欠缺行銷經驗。加上位於鄉間,不易吸引人才。川智公司總經理王蔚賓忍不住吐苦水,「徵個業務員,登了兩年廣告還找不到人。」



潛力/160歲的「新聲代」仍待升級

  雖然前方仍有險阻,但后里耕耘多年的技術,的確是帶領台灣樂器在國際上突圍的利器。

  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講師顏慶賢分析,相較於其他發明數百年的樂器,而薩克斯風問世只有160年,技術尚未進化完全,還有許多未開發的空間,值得業界深入探討。

  最近來台的法國薩克斯風大師丹尼爾•葛梅勒(Daniel Gremelle)也建議,如果能讓吹奏更沒阻力,使所有音色表現一致的話,改善演奏者最講究的音準、按鍵反應等環節,業者就有機會在國際樂器市場打響名號。他指著手上的薩克斯風說,「即使是我手上這把法國品牌,也還有很多能改進的地方。」

  60年前點燃樂器製造火苗之後,后里樂器聚落接下來的任務,將是帶領台灣樂器繼續往上升級。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環保鬥士文魯彬抗癌傳奇

環保鬥士文魯彬抗癌傳奇 時報周刊 vol.1468, Tue, 11 Apr, 2006 一身T恤、運動褲加上一雙涼鞋,略顯蒼白的臉龐,以及瘦削的身軀下,有著對維護自然環境的豐沛熱情;他是文魯彬,是法學博士、律師,也是行政院環保署環評委員。   有著外國人模樣的文魯彬,其實有一顆很台灣的心,三年前放棄美國籍入籍台灣,是為了更有「身分」為台灣環境生態出力。從反核四、安坑掩埋場、雲林焚化爐、蘇花高、中科……,一直到最近的湖山水庫等重大環保事件,都不曾缺席。但四年前的一場癌症,卻徹底成為他生命的轉捩點;用生機飲食成功抗癌後,更深深讓他了解,個人環保到社會環保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生病之前,我已經吃素十四年了。」文魯彬沒想到自己對飲食小心翼翼,還是躲不過癌症的侵襲。   小時候,文魯彬就一直有消化不良的問題,常常鬧肚子痛,照了X光,才發現自己的腸子比正常人多繞一圈,全世界有百分之十三的人會遇到這種情形,飲食也要比一般人更注意。當時醫生建議文魯彬少吃蛋白質、油脂類食物,最好是吃素。為了腸胃著想,文魯彬從一九九○年開始了素食生活。   「那時候每天中午前只吃水果,其他時候也盡量在飯前吃,避免飯後跟食物結合,在腸胃裡過度發酵。」文魯彬在發現癌症前,就很有養生概念。   診斷只能再活六個月!   二○○二年底,文魯彬為律師事務所在美、歐、台間奔波,一回到台灣,就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當時以為是重感冒,經醫生初步診斷為肺炎,並且要求必須馬上住院治療。   令文魯彬想不到的是,病情比原先想像的要嚴重得多。「住院第三天,醫生告訴我,我得的是肺癌第三期,估計只剩六個月生命,必須開刀、做化療,才有復原的希望。」   當時,文魯彬把自己的X光片寄給美國的父親、哥哥,以及一位在華府的朋友,除了父親難以接受,其他人都透過醫生證實他的確罹患肺癌,並要求他立刻返回美國治療。 「我那時候很不舒服,也不想花時間去做不確定未來會如何的治療。」回憶當時晴天霹靂之後的複雜心情,文魯彬依舊印象深刻。   住院一星期之後,在因緣際會下,太太洪美華帶著門諾醫院醫師蔡慶豐及自然療法專家吳麗雲,前來探視文魯彬。「那時候他們先教我盤腿,說對能量有正面影響。」經過一番討論,文魯彬立刻決定辦出院,遠離台北,前往花蓮療養身體。   在花蓮的日子,文魯彬過的是清靜的生活,吃的是排毒養生餐,日子簡單

bye-bye Apivita ? 該說再見嗎? (已解決)

前言: 這是一件曾經發生過的事件,因為換貨引發一連串後續的紀錄與回應。對我來說已經解決了,而我也很高興自己可以繼續愉快的使用APIVITA的產品。 ........... 給敬愛的 Apivita 服務團隊: 有次因緣際會下,我踏入頂好商圈東區地下街的APIVITA店面,小姐的親切,產品的自然香氣,我開始接觸這品牌。 幾乎從頭到腳,我都用到了,洗髮、洗臉、乳液、面霜、身體乳、足部去角質、腿部舒緩、護手霜、護唇膏、各種面膜,家裡充斥著APIVITA。 其中我最愛的是一款 dream skin 系列 叫做 Dream Skin Face Cream 超愛它的香氣,還有抹完的感覺,感覺剛剛好的滋潤、配上剛剛好的香氛,睡前使用非常好,尤其當作晚上最後一道保養程序之後,覺得用完以後通體舒暢。 但是我把它用完了。 上週五(12/21) 趁早上產檢之後有點空檔,又去這個分店補貨,買了金盞花味道的臉部乳液,有防曬美白的隔離霜,當然重點就這罐Dream Skin Face Cream,我還特別注意了包裝盒上標示成分:Lavender, Rice, Green Tea...這樣應該沒錯,就是我要的,我連TEST都沒用。 我忽略了小姐跟我說這是PLUS的,我以為PLUS 就是這款面霜的功效之一。 誰知道我錯了,大錯特錯。 因為舊的還有一點點,於是星期一晚上我才把新買的這罐Dream Skin Face Cream拆封,打開來看覺得很怪、好像比較稠 (比較固態狀),用挖勺取了一勺之後擦臉上,發現觸感完全不同,而且....最嚴重的就是.... 味道不好聞!!!!!!!!!!!!!!!!!!!!!!! 這時候我才看到包裝盒上 Dream Skin Face Cream 後面多了一個 PLUS 我快瘋了。 上網查查看,台灣APIVITA 網站上面根本就沒有一丁點的產品介紹,國外網站有啦,仔細看看,這罐Dream Skin Face Cream 有兩款,有PLUS 的就是我今天買到的 http://www.apivita.com/products/aromatherapy/product_details.php/120 比較稠 比較固態狀 味道很......像漿糊 而沒有PLUS 的這款 Dream Skin Face Cream http://www.apivita.com/products

膽息肉與脂肪肝

*膽囊息肉:--資料來源:http://www.clinic.org.tw/discuss/lecture8.htm 多數膽囊息肉是沒有病症的,因為代謝不正常使然,所以應多注意飲食習慣,並檢查有無高血脂質。理論上一旦膽囊息肉剝離到膽囊腔就便成為膽囊結石。但臨床醫師幾乎很少可以捕捉到這一現象。由於膽囊息肉與膽囊癌症常不易辨識,所以醫師會建議病患如膽囊息肉生長過快或者當息肉超過一公分時,改以手術切除為要。如此可避免誤判膽囊癌為良性息肉。 *脂肪肝:--資料來源:http://www.clinic.org.tw/discuss/lecture8.htm 脂肪肝的定義是沒有任何肝病下,肝細胞有多量脂肪聚集。脂肪肝經常於門診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它與糖尿病病患關係密切,而與血清膽固醇不成正比,所以不見得脂肪肝病患的膽固醇指數較高。可是與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關係密切。其他如酗酒、營養不良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等等都有脂肪肝的可能。另外如懷孕、四環素(tetracycline)藥物中毒也會有脂肪肝。門診醫師常會被問到肝功能異常原因如何,在測出沒有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時,常常以脂肪肝來解釋。但是脂肪肝只是種現象,要緊的是要找出原因來。至於脂肪肝可能變成肝硬化嗎?答案是脂肪肝本身不會變成肝硬化,但是酒精性肝炎可以因繼續喝酒而變成肝硬化。而多數脂肪肝是沒有症狀的,少數可能有上腹疼痛及阻塞性黃膽現象。 治療:休息及適當飲食,尤其是適當的高蛋白飲食,可以在兩週內改善酒精性肝炎及營養欠佳(malnourished)的病人。 *脂肪肝的認識和預防--資料來源:http://big5.51daifu.com/diseases/2007/0425/8C7C7136B23B8150H145277.shtml 脂肪肝不是一個單純性的疾病,它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脂肪肝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人們更應認識到脂肪肝的危害,盡量避免以下主要的致病因素。 一、嗜酒臨床上最多見,佔脂肪肝致病因的第一位。據報道,每日飲酒達80g,持續8-10年的長期飲酒者中90%脂肪肝,直至最後演變成肝硬化。 二、肥胖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過剩引起的肥胖日益危害著人們的健康,超標準體重20%以上者,據報道53%發生脂肪肝,特別是婦女患脂肪肝病例較多。 三、糖尿病性脂肪肝主要見于非胰島素依